歡迎進入楚天派特生物技術(長沙)有限公司網站!
15873039282
TECHNICAL ARTICLES
更新時間:2025-11-11
點擊次數:26
多肽合成儀是一種用于自動化合成多肽(由多個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化合物)的精密實驗設備,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、基礎科研、藥物開發、疫苗研制及化妝品原料等領域。
一、基本原理
多肽合成儀基于固相多肽合成法(SPPS,Solid-Phase Peptide Synthesis),由Merrifield于1963年提出。其核心思想是將C端第一個氨基酸固定在不溶性樹脂載體上,然后依次從C端向N端逐個偶聯氨基酸。
每輪反應包括:脫保護(去除Fmoc或Boc基團)→ 活化與偶聯 → 洗滌 → 封端(可選)等步驟,循環往復直至目標序列完成,最后通過裂解將多肽從樹脂上釋放并純化。

固相多肽合成法原理圖
二、主要類型
按合成策略分:
Fmoc/t-Bu法:溫和條件,適合復雜修飾多肽,主流選擇。
Boc/Bzl法:需強酸處理,適用于特殊結構(如含二硫鍵)。
按自動化程度分:
全自動合成儀:集成試劑輸送、溫控、氮氣保護、廢液處理,適合高通量或長肽合成(如CS Bio、AAPPTec、CEM等品牌)。
半自動/手動合成裝置:成本低,適合教學或小規模研究。
按合成規模分:
微量(0.05–0.2 mmol)、小試(0.1–1 mmol)、中試(>1 mmol)等,對應不同研發或生產需求。
三、關鍵技術指標
偶聯效率:直接影響產物純度,有些儀器可達99.5%以上/步。
試劑消耗與回收系統:影響成本與環保性。
溫度控制:部分反應需低溫(如減少消旋)或加熱加速偶聯。
軟件控制與序列編輯:支持復雜修飾(磷酸化、糖基化、非天然氨基酸插入等)。
四、典型應用場景
新藥研發(如GLP-1類似物、抗菌肽)
多肽疫苗抗原制備
蛋白質功能域模擬
診斷試劑標準品合成
化妝品活性多肽(如棕櫚酰五肽-4)量產
五、發展趨勢
微型化與高通量:微流控芯片合成技術降低試劑用量。
智能化:AI輔助序列設計+合成參數優化。
綠色合成:減少DMF等有毒溶劑使用,發展水相或固載試劑體系。
連續流合成:提升長肽(>50aa)合成效率與純度。
綜上,多肽合成儀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與多肽藥物產業化的關鍵裝備,其性能直接決定多肽產品的質量、成本與研發周期。隨著多肽療法市場快速增長(預計2030年超500億美元),合成技術將持續向高效、精準、綠色方向演進。